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伤寒疫苗 人类胜利的曙光
更新时间:2024-03-19 14:12:19

■伤寒全景

伤寒是战争和贫穷的附庸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起病缓慢,体温阶梯形逐渐升高,之后持续高热,伴有畏寒、头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或便秘,病人可神志迟钝、表情淡漠、听觉减退,部分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玫瑰疹(主要分布在病人的胸、腹部,呈玫瑰色,直径3—4毫米,稍高出皮肤,压之褪色,一般出现在起病后第7—10天)、相对缓脉(表现为脉搏增快,但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等。一般起病后第4周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饮食护理不当,在起病后第2—4周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另外,如治疗不彻底、不及时,则容易形成慢性带菌成为潜在的隐患。

伤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达40%-50%,伤寒是战争和贫穷的附庸。在14世纪、15世纪、16世纪,每一次,伤寒都随战争而爆发。在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因伤寒而死亡的士兵是因战伤而死亡的10倍。伤寒可引起高热和肠道出血,具有很高的传染性。20世纪初,英国医生赖特(1861—1947)研制出伤寒疫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种疫苗得到了采用。数百万的士兵因战壕内恶劣的条件而死亡,但死于伤寒的只有100人。伤寒疫苗的研制成功,使人类看到大规模战胜疾病的曙光。

■顽强抗争

疫苗研究成了人类救星

几乎与此同时,霍乱疫苗也开始投入使用。20世纪20年代末,预防白喉和破伤风的疫苗研制成功。30年代,由于欧美一些国家青年、婴幼儿普遍注射白喉疫苗,使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白喉病得到根除。二战中,由于破伤风疫苗的使用而挽救了众多伤员的生命。法国医生兼细菌学家卡尔麦特(1863—1933)和介兰(1872—1961)从1906年开始,经过14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1921年获得防治结核病的免疫疫苗——卡介苗,又称B.C.G。“B”是“杆菌”的第一个字母,C和G分别是卡尔麦特和介兰的第一个字母。40年代,科学家们又开始研究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疫苗以及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疫苗。

怎样预防伤寒

伤寒病人和伤寒带菌者的粪便和尿液中带有大量的伤寒杆菌,伤寒杆菌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污染水、食物和环境,通过手、苍蝇、蟑螂等经口传染给健康人。

1.经接触(手)传播:凡是伤寒病人或带菌者使用过的物品,都易污染上伤寒杆菌,特别是他们接触过的食物更易沾染上伤寒杆菌。因此要注意手的卫生,尤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经食物传播:食品受伤寒杆菌污染的方式很多。食品在制作、加工或销售过程中均可受到污染,如制作糕点、糖果的工人;饭店、食堂的厨师;食品商店的营业员等人员中,一旦混有伤寒带菌者,其接触过的食品,就有可能带有伤寒杆菌,健康人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食品,则可能得病。

3.经水传播:水源污染是伤寒传播的又一重要因素。如马桶直接在河中洗刷、病人的衣裤在河中清洗、新粪下地施肥等污染了河水、井水,又未认真消毒,用这样的水清洗碗筷、蔬菜、水果等都是有可能造成伤寒的传播甚至流行的。

■人类收获

预防伤寒从自我防护开始

了解了伤寒的传播途径,就可以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自我预防了,首先要搞好饮用水及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并且注意防蝇、灭蝇、灭蟑螂。另外,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于食品从业人员要做好体检工作,并且居家请人做保姆、帮厨的也应该体检,查一查粪便中有没有伤寒杆菌等肠道致病菌。

20世纪免疫学发展是医学史一大成就

免疫学是在19世纪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免疫学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化学治疗和抗生素治疗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09年德国药物学家艾利希(1854—1915)研制成功一种有机砷制剂—606药物,能够有效地杀死梅毒螺旋体,从而使梅毒病得到有效的控制。20年代末,德国又合成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扑疟喹咛”和“阿的平”,后又合成了能杀死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的各种磺胺类药物,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蔓延。

抗生素的发现是医学方面的重大成就。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881—1955)研制成功能够有效地杀灭葡萄球菌、链球菌的青霉素,但直到40年代,才在临床上应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猩红热、白喉、脑膜炎、淋病、梅毒等传染病的蔓延。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1888—1974)又提取成功链霉素,使结核病得到有效的治疗。1947年以后,又相继发现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上述医学成就,使人类控制和战胜疾病的能力大为增强。由于死亡率不断降低,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大为延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伤风疫苗的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军队对疟疾药物的使用,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1918年一次世界性的流行性感冒夺去了1500万人的生命,这个数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两倍。由此可见,20世纪免疫学的发展和各种抗生素的研制成功和应用,意义是多么的重大。

“伤寒玛丽”让人们发现“健康带菌者”

上世纪初,美国一位给别人做饭的女佣人名叫玛丽,她得过伤寒病,好了之后还给人家做饭,可是她到哪家,哪家就有人得伤寒病,后查明就是她传染的。在10年期间她换了8个东家,被她传染而得伤寒病共有56人,所以大家都叫她“伤寒玛丽”。这个无可救药的病菌携带者于1915年被捕,回到了她的禁闭岛上。

“伤寒玛丽”使公众首次发觉,健康人也能传播致命的疾病。这样的人被称作“健康带菌者”。“健康带菌者”自己不得病,却可以把病传染给别人。从预防角度讲,他们比病人更危险。

健康人会带哪些病毒?

“伤寒玛丽”引起医学界对传染与免疫学的研究,为什么接触了病原后,有的人会发病,有的人不会发病?为什么接触了病原后,有的人自己不发病,却能将疾病传给他人?

人是一种大生物,病原菌是一种小生物,称后者为微生物。当这两种生物接触后,它们之间会展开激烈的斗争。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毒力也是不一样的。存在于自然界中毒力很强的微生物,如鼠疫杆菌,只要有少量细菌就可以让绝大部分健康人很快感染并立即发病。

还有一些微生物,如结核菌、伤寒菌或乙肝病毒,它们的毒力没有鼠疫杆菌那么强,如果进入人体内的数量也不多,人体内有天然抵抗这些病原菌的机制,医学上称为免疫机制。免疫机制包括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所谓特异性免疫是指各种不同病原进入人体后,体内会产生专门对付某一种病菌的免疫力,使得病原菌不能任意繁殖。这样病原菌和人体间就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在医学上,我们将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叫做健康带菌者,也就是说他们在临床上没有症状,但体内带有一定数量的病菌。这种状态虽不使人发病,但这些人可起到传染源的作用。健康带菌者在疾病的流行中危害很大,因为如果不作专门检查或特异性试验,他们不会知道自己已感染了某种病原。

病原体与人体二者经常处于斗争状态,如果病原体本身的毒力、数量等占了优势或人体免疫力低下,人就会发病;如果病原少、毒力弱,人体的免疫力强,人就会占优势,不会发病,或只是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对于后者来说,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某种因素使潜伏在体内的病菌繁殖活动起来,人就会发病。乙肝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保持人体免疫力高涨,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就可以不发病。只要经常检查肝功,注意营养,不疲劳,很多人是可以一辈子不发病的。

■历史佐证

伤寒鼻祖张仲景

中国古代中医所说的伤寒病,除了包括普通的外感病外,通常主要泛指一切热性传染病。提到伤寒不能不说张仲景。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他学医勤奋,又天生聪颖,在医学界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名震一方的临床医生。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直被公认是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并被学术界誉为讲究辨证论治而又自成体系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方药进行探索,流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张仲景的著作不仅成了我国历代医家的必读书,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今天,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伤寒,从字面上讲就是寒冷的刺激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结果。我们可以设想东汉末年的人们的居住条件和饮食条件。那时的人们基本是生活在一个营养没有保证按我们现在的研究结果,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及总热量标准 、居住环境的卫生设施恶劣、无法保持恒定室温的环境中。在这样环境下生存的人在发病与病理变化上当然就有他们的特点。而伤寒学派正是针对这样的人群建立起来的医学学术流派。

伤寒学派的理论是一套非常成功的理论,它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的治疗思想、治疗方法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医临床与科研。

《伤寒论》中的原方现在在很多时候仍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这说明,我们今天在某些方面仍与当年有相似之处,当年的问题今天仍然有。但是仅凭《伤寒论》上现成的方剂不可能解决今天所有的疾病,这也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迟国维)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