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毕节学院
城市 :贵州 毕节
地址 :贵州省毕节市学院路
电话 :0857-8330279
邮箱 :
性质 :民办
学校简介:

毕节学院是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系1938年成立的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2009年列入教育部“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项目,成为西南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现任党委书记陈永祥教授,院长张学立教授。

学校坐落在1988年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目前,校园规划总面积1300余亩,现有面积833亩,校舍建筑面积24.13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74万元,有馆藏图书85万余册及清华同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图书资源120万册。

现有教职工854人,其中教师586人,教授31人、副教授131人,博士24人、硕士340人,教师中有国家一级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省级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4人,省管专家3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1人,市突出贡献人才奖获得者2人,市管专家12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1人受聘担任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0人受聘担任省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96人,外籍教师3人。设有14个教学学院,设有33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专业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获批1个农业部“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毕节综合试验站”,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校级精品课程,4项省级教改项目,51项校级教改项目。建有15个科研院所,教师承担百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有来自25个省、区、市的全日制在校学生9979人,有成人教育在册本专科学生4300余人,建成了融“奖、贷、助、补、减、免”等途径为一体,整合了国家、社会和学校力量的贫困生助学保障体系,设有“光华奖学金”、“绣山贫困学生助学金”、“毕节学院奖学金”、“毕节学院学生突出贡献奖学金”、“毕节学院入学成绩优异奖学金”和“毕节学院弘毅奖学金”等数十项各类奖助学金,学生社团活动 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各种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先后获“三下乡”、“扶残助残”、“国防教育”、“预征工作”等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印尼、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分别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美国西北理工大学、马来西亚的博特拉大学、泰国的暹罗大学、印度尼西亚的穆罕默迪亚日惹大学、新加坡的思马特管理学院、越南的太原经济与经营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了校际(企)合作协议,与西南大学、贵州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了校际合作。

站在新的起点和历史征程上,毕节学院依托“艰苦创业、求实进取”的办学传统,秉承“明德笃学、弘毅力行”的校训,围绕服务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以文、理、工为主体,文、理、工、教、经、管、艺、法、史等多学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毕节地区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文化传承基地、咨询服务基地。

【毕节学院校徽解读】

校徽整体采用毕节学院前两个字母“B”、“J”为设计元素,进行创意组合,整体采用圆形,犹如一个时钟,从建校的1938年开始无限旋转,代表毕节学院传承多年的办学理念,秉奉现代大学精神,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生生不息,永不止步,开拓创新,持续发展的奋斗精神。

字母“B”的一部分如一支笔,翰墨校园,书写辉煌,彰显了毕节学院浓郁的文化氛围,蕴藏着育人为本的内涵;字母“J”犹如毛笔划出的一个笔锋,遒劲有力而不失灵动飘逸,象征着莘莘学子弘毅力行、知行合一、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执着信念。

校徽图案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同时又兼具阴阳哲学,太极文化等传统经典文化,和谐统一,厚重丰富、经典稳沉,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标志的构成兼具传统与现代,整体大气典雅,恰如其分的与毕节学院深厚的文化根基,先进的办学理念相呼应。

毕节学院校训解读

【毕节学院校训解读】

校训:明德笃学 弘毅力行

一.校训立意

“明德笃学 弘毅力行”是对毕节学院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体现学校的办学方针,培养目标,又体现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的应有态度,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八字校训既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治学精神、品格修养等方面。同时,校训与毕节学院 “艰苦创业、 不断进取” 的办学精神和“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的紧密结合。

二.校训解读

“明德”,就是要明晓事理,涵养品行。语出《礼记.大学》,是中国传统 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精华。“德” 为一切之根本,是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体现。 “明德”不仅要修个人之身,养个人之德,还要心怀天下。

“笃学”,“笃”,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笃学”,专心好学。语出《三国志.吴志》。 寓意学生敏而好 学,博闻强识;教师诲人不倦,刻苦钻研,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弘毅”,“弘”为宽广;“毅”为强忍,有毅力,志坚不拔,持之以恒。语出《论语?泰伯》。“弘毅”指宽宏坚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是师生为人、为学、为事的基本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是成 就事业的根本保证。寓意学校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广大师生“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力行”,意为努力实践,竭力而行。语出《礼记.中庸》。意为在求学向善的过程 中不仅要专心好学,还要尽力践行。“力行”是学的结果,就是要努力实践,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 “力行”就 是全力以赴去实现愿景的自觉行为。体现了地方高校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明德笃学,弘毅力行” ,秉承“艰苦创业、不 断进取”的办学传统,用以教导师生注重品德修养、 具有刚强的意志力、敏而好学、刻苦钻研、不断 实践、知行合一,努力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毕节学院校歌解读

【毕节学院校歌解读】

毕节学院校歌创作于1939年,系毕节学院前身毕节师范学校校歌。毕师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走来,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祖国山河破碎, 师生们同仇敌忾,以不同形式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这首校歌即是毕师师生在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候,敢于担当,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高亢的旋律换取民众在毕节掀起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真实写照。

校歌由毕师第一位音乐教师、进步音乐家汪秋逸先生作曲,时任教导主任杨友群先生作词。汪秋逸先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到校任教后,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将音乐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于1939年11月24日,在毕师建校一周年之际,组建了学校历史上的第一个合唱团,排演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就有毕师校歌。

校歌不仅概述了毕节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而且展示了毕师同学要做顶天立地的英雄汉的抱负,以及敢于担当“五千年的历史责任”的精神,表达了毕师师生热爱祖国、 反抗侵略的革命精神。70多年来,这首校歌一直在解放前的老毕师、解放后的新毕师、改革开放后建立的毕节师专和今天的毕节学院师生中传唱。

2011年12月,学校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决定将毕师校歌(1939)作为毕节学院校歌, 并于2012年春,将这首校歌镌刻在西区大校门明德广场的大理石墙体上。希望这首充满青春朝气、敢于担当历史责任、 饱含着对祖国对家乡真挚情感的歌曲,激励学校广大师生为毕节学院的美好未来不懈努力。

展开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