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更新时间:2024-03-29 23:30:23

闻一多1920年在清华学校学习期间开始写新诗。后来到美国留学时进入了创作的爆发期。1923、年9月,由泰东书局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在这本诗集里,除了像《红烛》这样表现他为民族的觉醒和国家的新生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炽热心情,像《李白之死》《剑匣》等表现他对于创造美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之外,已经出现《太阳吟》、《忆菊》、《孤雁》这样一些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与思乡情感的著名诗篇。同时期他写作的《洗衣歌》、《七子之歌》等,对在国外的祖国人民的被外国人轻侮、祖国土地被侵略者割去的苦难现实,唱出自己痛苦的眷恋与期待。以热诚与至爱铸成的“红烛”诗人闻一多,在留学美国的时候,给友人的信里就这样说过:“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熊佛西:《悼念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爱,对祖国美丽山川的爱,对祖国广大人民的爱,构成了闻一多爱国诗的三重变奏。他怀着这种爱的执著感情,这样动人地唱道:“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那时候,他对于祖国的美丽,对于祖国这个观念,认识得还比较抽象,还带有一个青年人的过分单纯与理想色彩。他在中国重阳节的前一天,想起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咏菊的事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首有名的《忆菊》诗,里面用各种缤纷的色彩,各样奇异的姿态,来描绘象征祖国之美的菊花的美丽与风采,诗里最后唱道:“习习的秋风。阿!吹着,吹着!/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然后又统统吹散,吹得落英缤纷,/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可是,当闻一多1925年满怀爱国的情感回到祖国的怀抱之后,他看到的祖国满不是那么一回事。他看见了暗夜弥天、满目疮痍的大地,看到了军阀混战、腐败横行的政权,看到了在贫困与死亡线上挣扎、啼饥号寒的人民大众……他发现,这里原来并不是他所想像的那样美丽的“如花的祖国”。他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痛苦了。于是开始在他的笔下流出许多愤激呼叫的歌声。面对现实,嚼味理想,他发现有一种受骗的感觉。在《发现》这首著名的诗里,他这样痛苦地写道: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那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最高的希望,落入了最大的绝望,最热烈的爱,凝成了最深的痛苦。爱国的热烈追求变成一场“空喜”和“噩梦”。现实中追问不出半点消息。自己的“心爱”仅仅存留在自己的心里。从《忆菊》,到这首《发现》,体现了闻一多诗歌中爱国的感情由深情赞美到愤激诅咒的发展轨迹。这是闻一多精神世界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反映这种精神升华的著名诗篇《死水》,就是这种爱国情感发展到愤激诅咒时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以对于一沟“死水”的诅咒,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极端的绝望情绪,在否定意象中深深隐藏着自己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

《死水》发表于1926年4月15日《晨报·诗镌》第3号。因为典型地体现了闻一多这时候的复杂心境与艺术探索,他自己也非常喜欢这首诗,后来收入1928年由新月书店出版的诗集,就题名为《死水》。

《死水》写作章法很严密。全诗共有五节。第一节诗,写诗人对于“死水”的绝望感情。“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钢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因为这一沟“死水”已经腐烂发臭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任何什么新生的力量(如清风)都无法带来半点的改变,在绝望之中,只能采取绝望的办法。后两句诗,“爽性”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上些“剩菜残羹”,正是这种绝望到极点的愤激感情的表现。后面三节诗,诗人分别侧重从三个角度,对“死水”进行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绝望和憎恶。第二节诗,接着前面的“破铜烂铁”一句,着重从视觉上写“死水”的色彩。“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死水”臭得这样变色,发酵,显示出诗人感情中那种绝望与憎恶。“绿”和“锈”,都说“死水”的时间之久,“油腻”,“霉菌”,都写“死水”之脏,将“死水”的状态,用几件事物写出,非常典型;但光有这些不行,作者用几个色彩鲜艳的词来装点,就更突出了“死水”的令人憎恶的特点。第三节诗,着重从嗅觉上写“死水”的发酵:“死水酵成了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这里也用色彩,但主要是强调“死水”的发酵情形:“死水”如酒,臭气熏天,泡沫如珠,乱蚊成群,这些描写,将诗人憎恶与绝望的感情再推进一步。第四节诗,则着重从听觉上写“死水”的一片沉寂。“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便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沟“死水”,没有一点生机,没有一点活气,在一片无声的死寂中,只有青蛙的呜叫,才可算是它的一点可怜的“歌声”。在反讽意味很强的语句中,将憎恶与绝望的感情,推进到了更高的境界。第五节是诗的结尾,诗人对“死水”的愤激感情,由嘲讽的描写转为正面的诅咒: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