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我谈创新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8 21:24:5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要创新才能进步,人有创新精神才会发奋进取,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存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当前我们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如何呢?目前完成的一项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显示,中学生创造思维水平总体向前发展,水平较低,初中阶段创造性思维水平,随年龄增长有显著提高,但到高中阶段有所下降,高二年级降到最低水平。主持该课题的负责人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太注意创造性才能的培养,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太小,学生不敢发表不同的观点没有学习的自主权,没有创造的氛围,就不会有创造思维的产生,我们目前的教育状况,始终离不开高考的指挥棒。虽然教育制度一再改革,搞减负,提倡全面发展,实行素质教育,都只是上面喊,下面抓,大城市搞得轰轰烈烈,乡镇、农村教育却仍是优胜劣汰。学生只能是挤中考、高考这座独木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上学的经历和参加工作以后的体验,我认为,创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育制度的创新,老师才能敢教,学生才能敢说。敢教,老师才有了创造性。敢说,学生才能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教育观念解放了、创新了,中国教育制度改革了、落实了那么中国的教育又何愁不稳定发展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创新教育观。

我谈创新教育

一、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是教育和教学场所,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不讲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有才”。推行创新教育,是经济持续发展,强国富民的要求,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

(一)注重品德教育,克服重智轻德的倾向,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创新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德育教育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个人在知识方面的不足,不至于影响他的一生而在做人方面的不足就会影响其一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教材的某些典故讲国情史,讲科学家的发现史和发明史,讲现代科学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讲文明,有爱心,诚实守信,奋发向上。

(二)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在于课堂的教育和灌输,实践能力在于实验和社会大课堂。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态度。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学校要想方设法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讲究活动质量,不走过场,实验课和科技活动要坚持做到经常化、实效化。班级活动要有声有色,培养学生的愉悦心理的良好创新心理。

二、 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新教育要实行平等教育,要走出考试“指挥棒”的怪圈。有一位教授学习时指

时指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正因为如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学生为本”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教育发展的目标。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化。教育的外部民主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普及,教育的内部民主主要表现为让全体学生都特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要求接受适合其个性和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资源。

从宏观上讲,长期以来,我们重视重点学校学生的发展,忽视一般学校学生的发展;重视重点班级学生的发展,忽视农村地区学生的发展。从微观上讲,重视班里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忽视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育重视的只是少数学生,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符。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特别是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为此,给予全体学生以同等的关爱,从而也促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以学生为本”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以学生为本”,不但强调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要求这种发展还必须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孟子的“深造自得”,朱熹的“质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及近现代福禄贝尔的教育主动性原则、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等等。现在人的主动发展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显得必须和重要。知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的知识、智慧、能力等,他要求人拥有主动获取知识,主动适应环境以及创新等能力。正因为此,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使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要特别关注学生发展的内发性和能动性。所谓“能动性”,是指学生在发展中表现出创造性。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制能力以及自觉性、主动性等品质。

(五)、“以学生为本”,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么片面强调教师而忽略学生,要么只重视学生而否定教师的作用。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为本”的必要条件。有人说:“他用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用一种关切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比如必要的规则和工具性材料,包括知识。”教师的人格等会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创新源于心理安全

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里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指责、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会批评,学生也不会嘲笑,这样才能无所顾忌的发挥,充分展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假如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心无其他干扰,思考问题就敏锐果断,就能把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用于教学实践之中,讲课时精神饱满,逻辑思维强,方法得当,就能营创一种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时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学生的思维活跃,回答的问题就具有创造性,学生对开放试题的讨论,想出问题的答案,比要求的答案多得多,就很有创造性。如果有的学生想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千万不能批评和责怪,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新需要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学生的好奇心成功的转移到探求科学知识上,这种好奇心就会升华为求知欲,成为主动进行创新思维,追求知识的强大动力。

四、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需要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教师。要创设好的教学环境和好的教学情景,在教育教学中就要有一种创新教育至臻完美,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教学条件的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发展极不平衡。谈环境育人成了一句空话。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