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
 更新时间:2024-04-24 15:13:00

论点论据论证——《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这篇文章的体裁与前几篇文章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篇论说文(议论文)。这类文章一般具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滴水穿石的启示》的论点鲜明,论据典型、确凿,论证逻辑清晰、方法得当。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倒不一定非要讲出这些术语,只要我们的教学紧密围绕论说文展开,多问几个为什么(启示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办?),课文的脉络及表达顺序就会非常清晰得呈现在我们眼前了。首先来看论点,它是文章的灵魂,统帅。本文的论点其实就是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由两组意思相反的四字词语组成。“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对“半途而废”。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

作者的感情倾向不言而喻,概括,准确,鲜明。再看论据,它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文中所选的三个事例完全符合这一要求。所选取的三个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典型突出。分别是“不懈努力的李时珍”“孜孜不倦的爱迪生”“坚持不懈的齐白石”。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是论证,它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课文从题目开始就给我们出了一道思考题,滴水怎么可能穿石呢?紧接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马上为我们解了迷。一个设问句“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这节的关键词是“奇观”。而“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接连不断”等词语和“奇观”的形成息息相关,应该让学生进行咀嚼体味。第二节结尾有一个反问句,反问句是“无疑而问”,这样就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强烈的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愿:我们能做好任何的事情。接下来作者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李时珍“二十年”“不懈努力”终成《本草纲目》;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成为发明大王;齐白石“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技艺才能炉火纯青。最后又用一句反问作了总结,取得成功,必须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这一个反问比前一个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因为有了这三个典型事例的证明,读者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比喻,“滴穿”和“顽石”都加上了引号,这说明他们具有特殊的含义。结合前面的人物事例,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指的是克服困难,克服一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直到成功。

上面一小节采用了例证的方法,下面作者采用了“对比论证法”,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作者拿雨滴和太极洞里的水滴作比,找出了二者之间的不同,那就是雨滴没有专一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告诉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画龙点睛,篇末再次点题。紧紧抓住本文体裁的特点进行教学,脉络是清晰的,学起来也是轻松的。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