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新闻两则》课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20 03:38:40

日前,我听了一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授课,颇有感受。现将其中一个片断罗列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与各位老师交流,求得进步。

《新闻两则》课例分析

教学法片断展示如下(关于新闻语言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摘录出本文中词语运用得好的地方,并体味它们的好处。

生:先是默默无人答。后终有一人举手回答说:“‘锐不可当’一词用得好。因为它将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表现了出来。”

师:谁再能说说?

生:无人应答。

师:那么大家来看小黑板上加点的词语,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例如:“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教者组织学生讨论带点词语的意义,得出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明。并板书。

首先,我觉得教者提的第一个问题“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一问法不够恰当。“好”这个词意思过于广泛。可以理解为优美,也可以理解为含义深刻……但与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简明”很难联系起来。虽然学生能回答出来,但对教学法目标的实现作用不大,反面会使学生把握不来教者问题意图。所以问题不但要提得有份量,而且要提得针对性强。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性就很准确,便于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教者利用小黑板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特点,这才正式进入主题,采用教者引导分析一例,再由学生在文中摘录句子,并体会像加点词一样的词语的含义用作用,这种由点到面的方式值得称赞。但教者在放手让学生做得过程中,显得有些急躁,以致于许多地方都是老师完成的,然后得出那些词语的特点:准确、简明。我觉得一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我们做为教者,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等待,不要过于急躁,期盼学生说出你心里那个答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中,问题提的如何直接影响着这节的效果。我们要学会巧设问题,尽量让它能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要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一些有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还要关注问题解决的程度。另外,设计问题时还要树立效益观念,关注到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合理,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呢?还是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完成的?

最后,我谈谈听了此课之后,针对这一教学片断我的教学建议:

1、总观这个关于新闻语言的教学过程,教者采用了归纳式的方法,由语言现象到总结出它的特点,这一点便于学生理解。若能由总结的特点再回到实践中去,可能会更好一些,可以让学生每人提前准备一则消息,带着消息的特点去读,去理解它语言的特点。

2、教者可以课前准备几份文字资料(文学色彩较浓的,如写景抒情文章,写人记事的文章,小说片断……),在比较中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新闻语言的特点。

3、针对课文中能体现简明、准确特点的语言进行分析,也可写出与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但不够简明、准确的句子进行对比学习,还可以由教师发布一条校园消息,让学生用语言概括出来,再进行研读修改,以此来完成学习语言特点的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关注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思维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教者的提问要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意愿,具体的说,就是看这个问题能否带来新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更广泛的学习活动。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