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更新时间:2024-04-26 07:52:05

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压抑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必须彻底改变,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问在中心,疑在难点。”使学生真正进入教学过程,参与学习。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教学生质疑呢?下面谈谈个人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一、从课题入手,去发现问题。

有的课文,课题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引导学生围绕题眼提出几个疑问,然后围绕这几个疑问进行分析解疑,这样学生既乐于参与,又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何乐而不为?如教学课文《爬山虎的脚》,教师在板书“爬山虎的脚”之后,可在“脚”字下面加上一个着重号,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当你们读到‘脚’字时脑子里会产生什么疑问?”一石击起千重浪,学生纷纷举手,有的提出,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有的问:“老师,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有的提出,爬山虎的脚怎样爬?还有的提出,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怎么会有脚呢?

二、从文中的重点词语入手,去发现问题。

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如果能教学生从这些重点词语入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既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又能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准确地使用词语。仍以课文,《爬山虎的脚》为例,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教学时,教师可先板书“拂”字,然后问:“同学们‘拂’字可以用什么词来替换?”此时,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吹”;有的说,可以用“刮”。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拂”字提出问题,“拂”字既然可以用“吹”或者“刮”来替换,但是文中的作者为什么不用“吹”或者“刮”呢?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得出,“拂”字有轻轻擦过的意思,作者用这个词表达了他十分喜爱这满墙的爬山虎。

三、从文中的空白处入手,去发现问题。

每一篇课文,都有给人思考回味的空间,这就是文本空白。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发现文本空白,给自己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以课文,《小青石》为例,课文有一小节是这样写的,“果然,小青石和小黑石跟同伴们一起被大铁铲铲起来了,但是在投进小车的时候,不晓得怎样,小黑石跌到草丛里去了。”小黑石跌到草丛里去以后会怎样呢?引导学生于此处思,于此处想,对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帮助的。

四、从文中的比喻句入手,去发现问题。

课文中的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事物。善于引导学生从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入手进行质疑解疑,再进行品读句子会使学生回味无穷。如教学《雨中》,教师先让学生轻声自读,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水淋淋的马路会象一条闪闪发光的河?为什么说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伞,仿佛是浮在水面的点点花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分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得出:由于傍晚路灯亮了,照在水淋淋的马路上,所以马路好象一条闪闪发光的河。孩子们撑着五颜六色的伞走在水淋淋的马路上,当然象浮在水面上的点点花瓣。分析之后再引导学生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想象那种情景,此时学生会回味无穷,越读越爱读。

五、从标点符号入手,发现问题。

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两次出现“鸟的天堂”,但第一次用了引号,第二次却没有用。为什么这样?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的问题。类似的情况,在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看似平常处去发现问题。

六、从课文的插图入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疑问。

插图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提出问题,也不失为一种质疑的好方法。如《跳水》一课,学生在观察插图后会自然地想到: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自己的孩子?孩子为什么要爬上最高的横木上?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吗?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教活知识,利用好教材让学生学会质疑,才能使学生学活知识,触类旁通,从而达到提高质疑的效率。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