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醉翁亭记》中的“而”字辨析
 更新时间:2024-04-19 09:19:07

《醉翁亭记》中“也”字多,“而”字更多,吟诵朗朗上口,文理层层推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醉翁亭记》中的“而”字辨析

“而”字用于一般的记叙或论说,起着上下文的关联作用。辨析是不难的。如开头第一段的叙述文字中有下面几个“而”字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修饰关系)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承接关系)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递进关系)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承接关系)

“而”字连结上下相同字数的词语,即使上下结构相同,也不一定是并列关系。工整的并列关系,“而”字前后部分可以互相易位,如《捕蛇者说》中的“黑质而白章”、“饥渴而顿踣”。试比较:

蔚然而深秀(本段)

杂然而前陈(第三段)

朝而往,幕而归(第三段)

“蔚然”“杂然”“朝”“暮”都是状语,“而”字表明是修饰作用。“×然而(谓语)”是一个常见的句式。如“哗然而骇”、“弛然而卧”(《捕蛇者说》),如果加上一个修饰词如“哗然而大骇”、“弛然而高卧”,则与“蔚然而深秀”、“杂然而前陈”相仿。

再比较:

得之心而寓之酒(本段)

水落而石出(第二段)

太守归而宾客从(第四段)

游人去而禽鸟乐(第四段)

这些“而”字前后短语结构相同的句子,不是并列。“得之心”然后“寓之酒”,“水落”然后“石出”,“太守归”然后“宾客从”,“游人去”然后“禽鸟乐”,都是一先一后,不能易位,因此都是承接关系。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为什么是承接关系?因为“水声”是听觉所闻,“泻出”是视觉所见,先闻后见,而且是“渐闻”然后见,所以是承接关系,与“蔚然而深秀”是一望所见不同。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为什么是递进关系?因为这是解释不但“醉”而且“翁”的来由,句中又有一个“又”字与“而”字照应。“饮少辄醉”同饮者可能有之,“年最高”则同饮者无可与比,故为递进关系无疑。作者在座中“年最高”,其实作者当时还不算老,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情点题而用的妙笔。

文章转入正文(二、三段)铺陈直赋部分。《醉翁亭记》《同岳阳楼记》相比较,确有异曲同工之妙。题目都是记一建筑物,写的都是抒情散文,不是触景生情,而是借题发挥。这类抒情散文,基本格局是“赋”的演变和发展。文章开头记叙引出原由,转入正文则两三段淋漓尽致的铺述,结尾画龙点睛,议论点题。《岳阳楼记》“霪雨霏霏”与“春和景明”的尽情铺述,归结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评议。《醉翁亭记》“朝暮”“四时”与“觥筹交错”的着意描摹,归结为“太守之乐”的结论。因而“先天下之忧而忧……”、“醉翁之意不在酒”遂传为千古不朽的名句。这类唐宋抒情散文的写法,名家各具特色,格句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这类抒情散文,需要重视正文中的铺述文字,文字精美处也在这个部分。《醉翁亭记》铺陈部分中的“而”字,除了有着固有的关联作用外,还有着一种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语意上,而且表现在语感上。它能让音乐美和图画美浑为一体。

比较下面两组偶句:

第一组偶句,“日出”与“林霏开”,“云归”与“岩穴暝”本来各是两个短分句,“而”字把它们联结成一句。每二组偶句不同之处,只是节奏不同、主语(及省略)不同。这些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一句成了两句。“而”字这种关联作用是明显的,但在抒情铺述中,“而”字与“之”、“为”、“以”等字一样,在吟诵抒情中起了节奏舒缓或提顿的作用。在中学教材中可以举出好些这样的句例: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弛而不顾。”(《涉江》)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呤留别》)

一、二组偶句,是活用古体诗赋的典型六言。初中学的多是近体诗词,“而”字入诗是极其罕见的。近体为五、七格律,用不着古体六言或四六骈的揳字。

第三组中,“临溪而渔”的“而”字是同“酿泉为酒”的“为”字配对的。“溪深而鱼肥”与“泉香而酒洌”形式上似是并列。但从语意上探讨,又不可能是并列。“溪深”和“鱼肥”是不能易位的。“溪深”是“鱼肥”的一个前提。因此只能说“溪又深,鱼又肥”,而不能说“鱼又肥,溪又深”,而且这句是应上文“临溪而渔”的。“泉香而酒洌”也是一样。其实,这组偶句的后半部是和第一组偶句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为了吟诵的需要,而作了字数的增减。这也是对四六骈句的活用和发展。

朝而往

暮而归

这对偶句对增加音乐美和吟诵性是颇有说服力的。这句话可以有三种处理方案:

1、朝往暮归

2、朝往而暮归

3、朝而往,暮而归

语意一样,但吟诵起来,感情是2句比1句浓烈,节奏也是2句比1句舒缓。而3句又比2句更进一步了。

而“水落而石出”句是否也可以考虑三种处理方案呢?

1、水落石出

2、水落而石出

3、水而落,石而出

为什么作者采用第2种呢?第1种就是后来凝固为成语的“水落石出”。第3种太别扭。“水落”和“石出”都是主谓结构,与上面的“朝往”和“暮归”是偏正结构不同。“而”字一般是不放在主谓之间的。“水而落,石而出”吟诵起来岂不成了“水儿落,石儿出”吗?

原句是: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为什么“风霜”与“高洁”之间不加上“而”字与“水落而石出”形成对偶呢?因为“风霜高洁”

是主谓结构,与“水落石出”不配对,如果将“风霜高洁”还原为“风高霜洁”那就可以了。但“风霜”经常连用,拆开嵌字,读起来又有点别扭了。于是作者就这样处理了。“……而……者,……也”三个虚字连成一线,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类似这样的还有“往来而不绝”、“杂然而前陈”、“起坐而喧哗”等。

同样是短主谓结构,如“前者呼,后者应”,就不写为“前者呼而后者应”,也不概括为“前呼后应”;“游人去而禽鸟乐”,就不写为“游人去,禽鸟乐”,也不概括为“人去禽乐”。所有上述这些,光凭理解语义、辨析语法,恐怕未得尽情品味精华。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