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高中优质课《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8 16:23:18

教材分析

高中优质课《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故都的秋》又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描绘了清晨小院槐树落蕊秋蝉嘶叫闲话秋凉等几幅画面,将故都的秋色与作家的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因此,教学时应该以点带面,带领学生通过《故都的秋》来了解郁达夫以及他所生存的环境。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比较熟悉,对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并不是难事。难在学生对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作者的那种悲凉(悲伤凄凉)让学生感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产生悲凉之情的原因。可以提示学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正因为他有如此生活经历,因此在《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中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他整个的人生感受。

教学设想:

首先,本文感情浓厚,文辞优美,适合声情并茂的朗读。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最好能熟读成诵。因此,本课一定要设美读(带着感情朗读课文部分内容)环节,尽量让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的心灵贴近。

其次,本文借景抒情,情景完美交融,少不了对文中几处写景语句的具体分析,让学生在赏析故都的秋景的过程中,逐步揣摩出作者的心境。

再则,由于本文是散文名篇,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因此,要借助本文的文本指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散文的阅读方法:整体感知,把握文章思路;捕捉关键语句,寻找文眼;扣住文眼,揣摩表现手法;赏析语言文字,体味情感;鉴赏艺术手法,领会意境。)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脉胳结构。

2通过赏析五幅秋景图,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3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4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5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赏析五幅秋景图,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 、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点难点

散文鉴赏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3分钟)

秋天,是文人们最常吟咏的对象。同学们能想起那些有关秋的诗词?PPT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枚《山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这些诗词的作者借秋景尽情抒发了他们的情感,有的惆怅落寞,有的乐观旷达。比如,《天净沙秋思》抒发的是天涯游子惆怅落寞的思归情感,秋味是悲凉的;PPT3《赤壁赋》表现的是被贬文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秋味是淡雅的;PPT4《沁园春 长沙》体现的是一代伟人昂扬向上的政治理想,秋味是豪迈的。PPT5

这些写秋的诗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都是情景交融、情景浑然一体的佳作。PPT6

上个世纪30年代的文人郁达夫也写秋景抒思秋之情,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景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体味文中的情味。

二、初步感知,听曲看图诵读(5分钟)

请大家先听一首名为《秋蝉》的曲子,注意感受曲子流露出的情味。PPT7

接着再请同学们看八幅美图,PP8~PPT15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告诉我,图所展示的景象对应的是文中哪些语段?(三、四两段)接下来请同学们诵读这两段。

诵读指导。PPT16记住: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宜快。一边读一边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学生读完,教师评价。接下来我们进入正文的学习。

三、解题ppt17(1分钟)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深切的眷恋之意;秋确定描写的内容,因故都的修饰而被赋予了厚重的人文色彩。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四、整体感知,把握文章思路PPT18(28分钟)

1、把握文章思路: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四个问题,默记。然后带着问题与老师一起来学习课文。(1分钟)

2、捕捉关键语句:PPT19先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文眼并把它读出来。(1分钟)

学生找出: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清静悲凉)

此句在文中起到总括的作用,提纲挈领,笼罩全文。

3、扣住文眼揣摩表现手法:PPT20(2分钟)

教师问:1-2段写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答:1段写不远千里到北平尝秋味。

教师肯定:这一段直接抒情,写眷恋故都的秋。(板书:1眷恋故都的秋)

2段写了江南的秋,(板书:2江南的秋)还有北国之秋,南国之秋慢润淡,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用对比手法来写。南北对比,突现北国之秋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眷恋以及对故都深深的怀念。

4抓深化主旨的结尾体会作者的感情:(3分钟)PPT21

教师问:文章最后两段写什么,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答:第13段,作者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开头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板书:13南国之秋比不上北国之秋)

第14段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板书:14直抒胸臆)(3分钟)

5自主感悟,从文章主体中感悟景物描写中表露出来的作者的心境与情怀。PPT22(21分钟)

教师问:中间段落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2分钟)(板书:记叙)你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作者对故都的秋表露了怎样的情怀。

教师提示:

同学们请重点关注:有色彩、有声响的词语;表心态的外显性的动作;直接表明感情倾向的词语。

教师问:中间段落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14分钟)请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从第三段开始看起。

学生答:第三段有--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称。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一椽破屋在破壁腰中

教师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看到这些景象?

学生答:在院子。早晨。

教师强调:对,这是写秋院晨景。也可以说是秋晨庭院。(3板书:秋晨庭院)(2分钟)

教师问:第四段有哪些景物?

学生答:槐树落蕊

教师问:槐树落蕊多不多?给人们的感觉怎么样?

学生答:多。槐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教师强调:对。第四段描绘的是秋槐落蕊。(2分钟)(板书:4秋槐落蕊)

教师问:第五段呢?

学生答:秋蝉。

教师问:秋蝉与夏蝉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夏蝉吵。秋蝉是衰弱的残声

教师强调:正确。第三段里有提到西山的虫唱,秋蝉的残唱有野趣。

学生质疑:秋蝉残唱这个说法好像不太好,说秋蝉残鸣更好。老师你认为呢?

教师表扬:嗯,仔细推敲,确实是鸣字更好。你比老师厉害哦!

教师追问:同学们说说第五段写什么景象?

学生答:就是秋蝉残鸣啊。

教师点头微笑。(3分钟)(板书:5秋蝉残鸣)

教师问:接下来又写了什么景物?

学生答:秋雨。

教师问:写秋雨是略写吗?

学生答:不是,是详写。从第六段一直到第十段都是在写秋雨。

教师问:写秋雨用了一个拟声词,形容细小琐碎的雨声,是什么?

学生答:息列索落。

教师问:这几段单单正面描写雨吗?

学生答:还写到人?

教师追问:说具体点,什么人?

学生答:都市闲人。

教师问:对,而且是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这是外貌描写。

那么,都市闲人做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来着?

学生答:说秋雨凉

教师强调:对。所以第六段到第十段写了秋雨话凉这个景象。这几段叙述的成分加多了。

(3分钟)

(板书:6-10秋雨话凉)

教师问:那么十一段呢?

学生答:写秋果。

教师问:主要写了哪一种果子?

学生答:枣子。

教师问:枣子什么时间成熟了,会不会碰到西北风呢?

学生答:七八月之交,枣子红完,西北风才来,不会碰到西北风。

教师追问:枣子收成好不好?柿子,葡萄呢?

学生答:应该好吧。黄金般的日子,应是好收成吧。

教师强调:说得好。所以第十一段写秋果好收成。我感觉好收成这个词语通俗了点,文雅不够。同学们能不能换个文雅点的词语?

学生答:佳景。

教师问:比好收成好多了。同学们认真看这一段的文字,枣子成熟的时候是什么颜色?

学生答:淡绿微黄,红完。

教师问:这个景象好看吗?奇妙吗?

学生答:奇妙。

教师强调:所以,第十一段写秋果奇景。或者说秋日胜果。(4分钟)(板书11秋日胜果)

教师小结:PPT23

教师小结:主体部分一共写了五幅秋景图。这五幅图的景物透着破败,心境感伤、落寞、悲凉。表露了作者眷恋、怀念秋的情怀。

美图展示PPT24(2分钟)

教师讲述:接下来我把五幅图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回答问题: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故都秋景的?前面是问大家写什么内容,现在开始老师要换个角度问大家,作者是怎样来写秋景的?

学生答:从视觉、听觉、触觉来写。

教师讲述:对。从视觉看到的是秋色,从听觉听到的是秋声,从心里的感觉感受到的是秋味。

也可以说,作者分别从秋色秋声秋味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故都的秋景。(2分钟)

概括文意(2分钟)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根据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生一起说:

开头(1-2)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结尾(13-14)与开头部分呼应,(板书:前后呼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板书:眷恋故都)

主体(3-12)中间段落具体描绘故都的秋天景象,并对故都的秋进行议论,赞美北国之秋。PPT25(板书:议论12议秋)全文结构总分总。总写思秋,分写绘秋议秋,再总写恋秋。(板书:总写思秋,分写绘秋议秋,总写恋秋)

五、提问探究,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4分钟)

教师问:作者为什么会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静与悲凉?PPT26

学生默然。

教师展示PPT27、PPT28、PPT29、PPT30介绍郁达夫的思想感情、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创作心境、审美情趣。

教师一边展示一边提示学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正因为他有如此生活经历,因此在《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中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他整个的人生感受。

六、课堂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体味秋意境秋姿态,文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PPT31情景完美交融,(板书:情景交融)确实是一篇读起来余香满口情味浓厚的好文章。我们完全可以为它高唱一曲赞歌:PPT32故都的秋是一幅水彩画,美丽而落寞;故都的秋是一支钢琴曲,婉转而忧伤;故都的秋是一杯苦丁茶,苦涩而清醇;故都的秋是一朵紫丁香,素雅而高贵;故都的秋是一首抒情诗,深沉而含蓄。

七、课堂导练(3分钟)

教师展示PPT33:请撷取文中五幅秋景图的部分意象,学学元代的马致远,写一曲《天净沙秋思》怎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参考他人的诗句:PPT34

故都闲人

租一椽破屋住着。

清晨,端一杯浓茶,

向小院深处一坐。

数槐叶下丝丝的日光,

把自己影子拉得悠长悠长。

看白鸽绕着青天,

飞来了又飞去了。

于残垣中,

静对牵牛的蓝朵,

还有那稀疏的秋之尖草。

回想昨夜的西风,

摇落了一地的槐蕊,

细细软软的沉寂我的心。

秋蝉衰弱的残声 ,

似乎在告白着什么。

故都的闲人满怀落寞。

学生仿写,教师最终展示两份练习作品,作为借鉴的范文。PPT35~PPT36(3分钟)

仿写《天净沙秋思》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

新《天净沙秋思》枯草蓝朵残垣,鸽声漏光碧天,破屋枣树鸣蝉。槐蕊翩翩,落寞人在深院。

八、布置作业PPT37(2分钟)

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笔下的秋色秋声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秋味如何?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2.第12段的议论多余吗?

3.本文的形、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不从故都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中去寻找故都的秋?(2分钟)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总写 思秋

1.眷恋故都的秋(直接抒情) 文眼:清、静、悲凉

2.江南的秋

分写 绘秋(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议秋

3.秋院晨景 景物:破败

4.秋槐落蕊

5.秋蝉嘶叫

6-10.秋雨话凉

11.秋日胜果 心境:感伤、落寞、悲凉

12.议秋

总写 恋秋(前后呼应)

13.南国之秋比不上北国之秋

14.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情怀:眷恋、怀念秋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