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中国梯
更新时间:2024-04-20 06:00:40

基本解释

   中国梯是中国登山队于1975年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在 “第二台阶”的岩壁上架起的一座高近6米的金属梯,它承载着中国人对珠峰的探险历史。2008年5月27日,在珠峰海拔8700米的高度上挺立了33年的 “中国梯”,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于27日被带到拉萨,收进珠峰登山博物馆。

详细解释



   中国梯的来历

  在从珠穆朗玛峰的东北山脊攀登的传统登山路线上,在海拔8700米至8750米高度上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岩壁,被登山界称为“第二台阶”。1975年春,当中国登山队再次攀登珠峰时,索南罗布等登山英雄,奋战了近一天的时间,用岩石锥和绳子在“第二台阶”的岩壁上架设了高近6米的金属梯,从而为登山行动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此后,约1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通过这一梯子,成功登上地球之巅。从此以后,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各国登山队员每到这个由岩石组成的悬崖处,均要经过这个中国登山运动员在1975年留在此处的金属梯,因此它又被称为“中国梯”。

  荣归登山博物馆

  珠峰上的“中国梯”完成33年使命 荣归登山博物馆

  2008年5月27日,在珠峰海拔8700米的高度上挺立了33年的“中国梯”,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被带到拉萨,收进了珠峰登山博物馆。西藏登山学校校长尼玛次仁说:“‘中国梯’承载着中国人对珠峰的探险历史,它落户珠峰登山博物馆,是登山界的一件喜事,我们将妥善保管好这份珍贵的登山文物。”

  据尼玛次仁介绍,随着国际登山运动的日益普及,登山实力和身体条件参差不齐的人们,都希望通过“中国梯” 登上珠峰。而原先“中国梯”的顶端处有一块突出的岩石,给攀登者带来不小的难度,很多登山者在此处花上很长时间,造成一定程度的阻塞,而且还导致一些人在此冻伤,因此,去年国内外登山者在“中国梯”的右侧岩壁上搭建了一个更高的金属梯,使攀越“第二台阶”变得更加便捷。

  为了不使“中国梯”长期弃置在那里或流失到境外,使之有个好的归宿,同时也为了保护好珠峰的环境,西藏登山学校决定派出阿旺扎西率领的10名队员,专门去拆除、收集“中国梯”及其附属物件,并将其妥善带回拉萨。这也为近期开馆的珠峰登山博物馆增添了一件弥足珍贵的中国登山文物。据悉,博物馆将精心开设“中国梯”专栏,向世人展示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光辉历史。[2]

  相关知识:登顶珠峰到底有多难

  2008年5月8日9时16分,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队5名队员成功地在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进行了火炬传递,创造了中国登山史和奥运会历史上的新奇迹。

  从1960年至今,中国几代登山人前赴后继,在冰峰雪岭间纵横驰骋,有100多人先后20次登顶珠峰,创造了登山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也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么,登顶珠峰到底有多难?

  此次传递登山队副总指挥张江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在珠峰地区进行科考,近年来又多次组织指挥珠峰登山活动。他说,攀登珠峰路线长、山区气候复杂多变、山上地形复杂、高空飓风、缺氧低温等都给登顶成功带来很大的难度,对登山队员的体力、技战术要求也比较高。仅从登山路线上来说,主要是过“三关”。

  第一关是“北坳”

  北坳顶部海拔7028米,最大坡度有70度,个别地段甚至垂直,像一座高耸的城墙屹立在珠穆朗玛峰的腰部,也被称作珠峰的“大门”。在北坳险陡的岩坡上,堆积着深不可测的万年冰雪,潜伏着无数冰崩和雪崩结构,成为珠穆朗玛峰中最危险的冰崩和雪崩地区。

  第二关是“大风口”

  北坳上面,在海拔7400米至7500米之间,就是有名的“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最大风速能把人吹跑,是攀登珠峰的第二个难点。中国登山队在上世纪70年代的攀登中,一个突击组一次冲击大风口,就有二三十人同时被冻伤。

  第三关是“第二台阶”

  第二台阶坐落在海拔8570米到8600米之间,是一道平均坡度60—70度左右的岩壁,陡峭而光滑,人们几乎找不到任何攀登的支撑点。很早以来就被外国探险家们称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1924年最早攀登珠峰的英国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后再也没有回来。1960年5月24日,中国登山队的刘连满蹲到岩壁前,让队友踩在他的双肩上,采取“人梯战术”才得以通过。刘连满牺牲自己,成全了3名队友最终登顶成功。1975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突击队员在这里牢固地架设了金属梯子,从此一直使用到现在,30多年来,数百位国内外登山者通过“中国梯”登顶珠峰,第二台阶不可逾越的神话从此终结。

  除了这三大难关,在前往顶峰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不可知的因素,因此,对于一支登山队来说,前后方的支持和配合,主力队员和高山协作人员的分工、合作,全体队员的精诚团结,以及准确的气象预报、指挥人员的当机立断等都显得非常重要。一次成功的登山,既需要登山队员的刻苦努力和艰辛付出,更需要所有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