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柏林墙
更新时间:2024-04-20 01:00:30

基本解释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详细解释



   简介

  “柏林墙”是指环绕西柏林的一道围墙。东德(民主德国)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 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背景

  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东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历史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 302座瞭望台

  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通电的)

  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最令人心痛的是,1961年,一位东德青年在翻越柏林墙时,被东德军队残忍打死,年仅十七岁,他成为柏林墙下第一位罹难者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牺牲者。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名人评述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民主国家)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约翰·肯尼迪

  “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罗纳德·里根。

  “世界上的围墙都是防止外面的人闯进来的,只有一种围墙是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那是什么?那就是监狱的围墙!” ——约翰·肯尼迪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无比讽刺的一幕:

  “我认为,东部德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关闭自己的边界。我想,他们完全有权这样做。”——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福布赖特于1961年7月30日,柏林墙诞生前14天。

  “谢天谢地!”——阿登纳(联邦德国总理)于8月13日柏林墙建立当晚。

  柏林墙的逃亡

  1961年8 月,一个沉闷的夏天。对于大量东德人经柏林逃往西方已经忍无可忍的东德人和苏联人搞了一个漂亮的偷袭。8 月12日凌晨1 点,2 万多军队突然开到东西柏林边境,立刻开始了修筑柏林墙的工程。应该说,这个以我国长城命名的工程,准备还是很充分的,绝对不是豆腐渣,仅仅到13日凌晨,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整个东西柏林被铁丝网全部分割,再加路障。柏林墙正式树立了起来。

  然而上帝实在会开玩笑,就在柏林墙的修筑过程中,东德人就开始了翻越柏林墙,逃亡西德的"柏林墙传说"。东德人的争分夺秒,只争朝夕的精神,给柏林墙的历史研究留下了千古之迷,到底是先有柏林墙,再有翻越行动,还是未等墙树起来,就已经开始了翻越,竟然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答案了。

  历史记载,柏林墙初步完成,即东西柏林正式分割,在13日中午12点37分,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为标志。但就在13日,最早明白过来的东德人已经开始用生命搏击柏林墙,当天,一位技工跨过正在树立的铁丝网跳进了西柏林,有人跳进运河游到了西柏林。然而,天意弄人,谁也没想到记录他们踏上西德领土的时间。13日上午,西德人涌向柏林墙,向墙那边的同胞投掷自己的通行证,身份证件。到苏联军队能够阻止这一举动前,数以千计的证件已经被扔到了东德同胞的手里。大批东德人借机混在返回西柏林的西德人中间偷渡逾越了柏林墙。

  下面就介绍几个逃过柏林墙,争取自由的人!

  天意弄人

  13日下午,柏林墙树立以后,第一个逾越柏林墙的人出现了。一个青年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但是,三名警察追上了他,将他打倒在地,谁也没有想到,被打倒的他竟奇迹般又站了起来,夺过警察的枪,一边与警察对峙一边继续向西柏林飞奔。警察是尽职的,他们不顾这个年轻人的枪,冲上去和他又一次扭打成一团,并且一刀刺进青年人的膝盖。这次这个年轻人失去了奔跑的能力,面对三个警察,结局已经注定。然而,上天决心要给大家看一幕喜剧而不是悲剧。就在此刻,西柏林群众雷鸣般的怒吼惊醒了三名警察,他们已经越过了柏林墙,现在是在西德的土地上,他们不再是警察,而成了违法者。他们扔下青年跑回柏林墙的另一侧。这个青年拖著残废的腿,一边拼命呼救一边爬到了西柏林。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沿东德西德的边境修筑的,而是偏东德一侧,这是为了保证,即使你越过了柏林墙,你仍然在东德土地上,警察和军队仍然有权力和能力开枪将你击毙。当时那三位警察并没有越界,他们大可以合法将那个青年绑回东德。然而,面对这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他们误会了,害怕了,那个青年简直是奇迹般的竟然这样逃脱了已经笼罩住了自己的厄运。

  幽默的逃亡

  要说最可爱的逃亡者,颇有几个竞争者,首先是两位大情圣,一个是阿根廷人,一个是澳大利亚人。大家看看他们逃亡的手段就可以知道,也就是他们能做出来,死脑筋的德国人就是再有几百万人逃亡,也做不出这么幽默的计划来。

  柏林墙边的死窗户。街道在西方, 楼房属于东方。楼房上的窗口就是著名的''死窗户",被砌死以阻止人民逃跑到西柏林。 柏林墙并不是铁板一块,总有那么几个门,几个交通站。于是情人被困在东柏林的两位就打起了交通站的主意。经调查研究,交通站是靠栏杆来封锁交通的,虽然栏杆结实,撞不断,但是栏杆比较高,如果汽车足够矮,可以从栏杆底下直接钻过去。于是计划诞生了,把自己的亲爱的放在行李箱里,趁警察不注意,开足马力,一下从栏杆下面钻到西柏林就行了。说干就干,澳大利亚人就这么把自己的新娘子接到了西柏林。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就不存在什么幽默了。但是这时候,阿根廷人出场了,他充分表现了南美人民的热血沸腾,但不爱动脑子的特点,他认为这个计划不错,决定自己也照办煮碗。所谓照办,真的是照办,他居然连车子都是直接找澳大利亚人借的同一辆车!说起来也是,这么矮的车本来就不好找。

  问题是,他一点伪装都没有做,连车牌都不换,就这么开了去。阿根廷人开著这辆已经被报纸报道得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车,大摇大摆开进东柏林。东德警察一看,这车怎么这么眼熟,但是谁也猜不到天下还真有这么大胆的人。警察问"这车,以前是不是来过东德?"阿根廷人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当然没有啦"。警察自己也糊涂了,大手一挥,放行了!结果是,在一个星期以后,同一辆车,把另一对情侣,用同样的方式带到了西柏林。在他们举行婚礼之际,悲愤的东德警察把栏杆下面装了无数垂直的铁条,别说是车,就是条蛇也休想从栏杆下面再钻出去!

  地道冒险

  五岁的小男孩。他家经过地道从柏林墙的下面钻到了西柏林。这个地道挖了整整6 个月。而且因为东柏林警察便衣密布,地道不得不从西柏林挖掘。要求是绝对不许做地面测量,还必须正好挖到被接应者的厕所里。为了不被地面人员发现,地道深入地下12米。

  这样庞大的工程,这样长的时间,真不知道逃亡者是如何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如此之久的。但这个孩子什么也不知道。当他从地道口出现在西柏林的时候,面对记者和救援者人群发表感想如下:“这个大洞洞怪吓人的,不过没有野兽”。

  功败垂成

  1961年,18岁的彼得。菲西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已经爬到了柏林墙的顶部,只需要再加最后一把劲,就可以达成目标,就在这个时候,枪声响了。

  彼得滑落回柏林墙东侧。悲剧还没有完,身中数弹的彼得倒在柏林墙下,血流如注,我不知道东德的警察是一时不敢承担责任,跑去请示上级,还是真的就已经下了杀心。彼得就这样在墙下躺了50分钟,没有一个东德警察前来管他。彼得的呼喊声一点一点的低下去了,低下去了。西柏林的人群爆发出愤怒的抗议声:“你们是杀人犯”“你们是法西斯!”上千群众怒吼著。西德的警察冒险跑到柏林墙边(前面已经说过,这是极其危险的,柏林墙西侧依然是东德的土地,警察已经"越界",完全可能被枪击)把急救包扔向彼得。但是太晚了,彼得已经失去了自救的能力。彼得终于停止了呼吸。他的血已经流尽了,在他蓝眼睛里最后映出的,依然是东柏林。50分钟以后,东德警察抬走了他的尸体。

  梦想的力量

  如果说彼得最大的不幸在于他最终没有成功,我不知道下面这个最后"成功" 的例子,是不是算幸运。在柏林墙刚完成的那一年,由于墙还不是很坚固,有人就想出了办法,开重型车辆直接撞墙!直接冲开柏林墙进入西德。1961年,这类事件多达14起。

  逃亡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坚固的高墙,还有来自军队和警察的密集射击。有军事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对于穿透力极强的子弹,民用的车壁,车门根本就是nothing,香港电影里躲到小轿车后面就可以逃开对方射击的镜头完全是搞笑。所以,用这个办法冲击柏林墙的人,实际上等于完全不设防的穿行在枪林弹雨中,去争取一次严重交通事故的机会!

  布鲁希克和他的同伙同样是利用大客车冲击柏林墙,但是他们的行动从一开始就被发现了。军队和警察从多个方向向客车密集射击,客车起火燃烧,弹痕累累!还好,客车质量过硬,不但没有熄火,还在布鲁希克良好的驾驶下奋勇加速,一声巨响,柏林墙被撞开了一个大缺口,整个客车冲进了西柏林!欢呼的人群拥上来迎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驾驶座上的布鲁希克身中19 弹,他是用生命的最后意志坚持加速,冲向柏林墙的。当客车冲进西柏林的那一刻,布鲁希克停止了呼吸。柏林人展开了一场争论,布鲁希克究竟有没有看到他梦想看到的西柏林?最后是一个现场镜头宽慰了大家,从镜头上看,客车驾驶座位于西柏林之后,布鲁希克还有一个抬头的动作。是的,那时候他还活著!他的眼睛最后映出的,是他梦想中的迦南西柏林!他是一个成功者。

  “潜水艇”逃亡

  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利用河流潜水到达西德。大家心目中的潜水是什么样的?潜水服?潜水镜?总之他一个人能有多大本事,还一切都必须自己造,最多是一点粗糙的个人潜水工具罢?这位青年自己造的是潜艇!他用的是摩托车马达,配上自己组装的钢板,还有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硬是在家造出了一个个人用的小潜水艇。质量如何?我看可以通过ISO9002 国际认证。这潜水艇在水下航行了超过5 个小时,才从西德那边冒出来,其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有同学说了,5 个小时是不是太长了一点,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你试试拿个小摩托的马达去潜水看。这小潜水艇当然是一个奇迹,该青年的逃亡过程使他立刻在西德找到了工作,各大机械公司竞相聘用该青年为设计师。听说后来他还真在机械设计上大有成就。

  象征自由的热气球

  1979年某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著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手工制成,花了数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两个家庭自学成才,从材料学,工程学,气体动力学,气象学……一直到建立家庭实验室,最后成功的在家庭的后院里制作完成了这个高达28米的热气球!经调查,此热气球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热气球,被记入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个热气球在通过柏林墙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了。警察目瞪口呆之余,还算记得开枪射击。这一射击,该气球良好的工艺水准就发挥了出来。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不但枪打不到,连探照灯都照不到!警察只好紧急呼叫空军支援,寻找一个热气球,把它打下来。苏联空军"苏","米"战机立刻出动,但是热气球在28分钟的飞行以后,已经完成了使命,安全落地。问题是,当气球被发现以后,两家人决定立刻降落,以避免被战机击落。这一 "紧急降落",就谁也摸不准方向了,降落的地点无法确定。到底是已经到了西德,还是被迫降在东德,谁也不知道。面对未知的前景,8 个人都失去了验证的勇气。他们根本不敢走出这个气球,就这样躲在吊篮里长达24小时之久。他们已经没有勇气亲自揭晓自己的命运了。他们唯一能作的,就是祈祷。降落整整24小时以后,军人来了,揭开了气球。他们对这8 个逃亡者说出了他们盼望了多少年的话。"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

  只要肯钻研

  下面这个故事,证明了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些事情,你是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的。

  如果让你把一个人藏在小汽车里偷越柏林墙,你会把他藏在哪里?后箱?底盘?座位下面?

  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象得出来,把人藏在汽车的引擎部份。不要说那里因为发动机的缘故温度高,废气多,人放那里多半不烫死也憋死,就算没这些问题,您随便掀开哪辆车的引擎盖看看,怎么可能放得下人?

  然而事实证明,那里可以放下一个人,而且这个人可以在引擎旁边至少呆2个小时以上,还保持清醒。9个从引擎中逃亡柏林墙的东德人可以作证。他们的故事甚至连金庸先生描写的什么‘缩骨功“也相形见绌。

  据资料显示,他们都是把自己扭曲成,成,很难说他们把自己扭曲成什么形状了。总之他们就好象没有骨头,可以随便变形的橡皮泥一样,把自己一点一点的塞进了引擎与盖子之间的缝隙里。然后就这样逾越了柏林墙。到达西柏林以后,他们要用1- 2小时的时间,再一点一点把自己“还原”。先出来一条腿,再伸出一个头,逐渐的,一个人的形状硬是从引擎里升了起来。在录像上,一大群西德的热心人在旁边帮忙。但是很快,“不许帮忙”就成了规矩。因为逃亡者的姿势实在太古怪,只能由本人来逐渐恢复。没有经验的人只能是越帮越忙。

  在香港电影里,警察,或者匪徒,经常从人行天桥上一跃而下,正好落在驶过的汽车顶上。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电影,对于柏林人却是生活的一部份。

  跳楼求生

  凡靠近柏林墙的高楼,都成了东德人“跳楼”的场所。不必担心,这里的跳楼可不是求死,而是求生。只要你爬到楼上,表现出逃亡的意图,西柏林的同胞们就抬着床单蜂拥前来接应。鼓足勇气,一跃而下,只要把握了方向,就可以在空中逾越柏林墙,落到床单上。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高的运动天份的。曾经有一家叁口一起跳楼。6岁的孩子成功了,父亲和母亲却摔到了地面,一个伤了内脏,一个伤了脊椎。在短短的跳楼时代,有4个人因跳楼而死亡。

  年纪最大的跳楼者是一位77岁的老太太。她在跳下来之前,把自己吓得瘫倒在了地板上。无论大家怎么鼓励,怎么哀求也无法跳下来。就在西柏林人准备失望的散去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东柏林的警察发现了情况,冲进了大楼。警察破门的声音给了老太太无穷的动力,她冲向窗口,果断的一跃而下......

  再后来,由于柏林墙西侧仍属于东德,接应的西德人算侵犯了东德领土,跳楼者又改用汽车接应。顶部预先布置的汽车突然冲向柏林墙,跳楼者就把握这一刹那裹着被子飞跃而下,直扑汽车顶部。汽车又马上退回西柏林内部。

  直到东德下了决心,把柏林墙东德一侧的高楼全部推平,空出一片几百米的“恐怖区”以后,居然还有人延续了这个跳楼逃亡法。这位德国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强力弹射装置,从东柏林市内的高楼起跳,“弹”了数百米到达西柏林,然后利用自己制造的降落伞缓缓落地。

  柏林墙的倒塌

  柏林墙在两德统一后完全拆毁,后来联邦政府作了很大努力说服人民同意在原址重建了一段70米的"柏林墙"作为警示,图中十字架是企图越墙者的墓碑,为纪念他们追求自由的勇气把他们葬在这里让人凭吊。在28年中,至少有239人在试图翻越柏林墙或潜渡施普雷河时被枪杀。

  《柏林墙》图书 中文版

  【书名】:柏林墙(冷战时期最震撼人心的历史和动人心魄的故事)

  【作者】:[英]弗雷德里克·泰勒 译者:刘强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内容简介:

  1961年8月12日深夜,一道带刺铁丝网屏障在柏林悄悄竖起,把整个柏林一分为二。后来,这道屏障不断被加固、扩建,最终成为冷战时期东西阵营全面对垒的最触目惊心的标志——柏林墙。弗雷德里克·泰勒讲述了冷战时期许多鲜为人知的政治冲突,以及让整个世界极度不安的军事危机,甚至使全球处于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边缘。直到1989年11月9日深夜,柏林墙被拆毁。这种危机才得以真正解除。

  《柏林墙》一书交织着历史、原始档案和个人的故事,讲述了特定时期东西方主要政治领袖的精彩言行,以及这个分裂的城市和生活于其中的人民的故事。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泰勒,曾在艾尔斯伯里文法学校受教,在牛津大学研读历史和现代语言学。在苏塞克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大众奖学金。做过出版商,创作过四部小说,编辑并翻译了《戈培尔日记1939-1941》;畅销书《德累斯顿:1954年2月13日,星期二》的作者。

  媒体评论:

  通过欺骗、贿赂和要挟,西德政府机关和军事机构引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人逃往西德……华约组织成员国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而首先需要保护的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安全。

  ——《华约声明》发布于1961年8月13日星期天凌晨1点11分,当时第一批带刺铁丝网已被拖拽到东西柏林的边界

  奥斯特里茨说,诉诸防御工事的措施通常标志着一种偏执的倾向,而这带来的后果就是你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 W.G. 塞巴尔德《奥斯特里茨》

  那么……他们建造柏林墙阻止了人们的离开,现在他们拆除柏林墙也是为了阻止人们离开。这是什么逻辑。

  ——1989年11月柏林墙被拆除之后,东柏林一家酒吧内一个不知姓名的酒徒如是说

  整个秋天,我们都在谈论,

  核大战引起的烦恼与不快,

  也在谈论我们人类的灭绝。

  ——罗伯特•诺威尔“1961年秋”

  编辑推荐

  《柏林墙》:我们曾经真实地受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

  这种威胁是如何形成的?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时.这种威胁为什么又突然解除了?

  “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目录:

  致谢

  译者说明

  再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沼泽之城

  第二章 赤色分子

  第三章 必须看起来民主,但我们必须掌控一切

  第四章 封锁

  第五章 解散人民

  第六章 王储

  第七章 以小制大

  第八章 “玫瑰”行动

  第九章 铁丝网出现的第一天

  第十章 囚犯

  第十一章 柏林的私生子

  第十二章 围墙游戏

  第十三章 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正午

  第十四章 突围

  第十五章 我是一个柏林人

  第十六章 超现实的笼子

  第十七章 最终对决

  第十八章 柏林墙倒塌

  后记希望的幻灭

  插图列表

  参考书目及其他

  序言

  2009年11月9日,星期一,是柏林墙倒塌的20周年。20年前那个戏剧性的夜晚,象征着德国分裂及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分界线的柏林墙轰然倒塌,表明冷战完全结束了。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20年的时间也就恍然一瞬。作为个体的人,在我们庆祝2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会有太多的东西可供展望,或许我们会首次觉得自己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回顾。20年前,冷战结束了,如同我们个体的人一样,现在冷战后的世界也进入了成年期。

  1989年,以苏联为主导的苏式社会主义制度崩塌,同时,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表面的胜利。我之所以说“表面”的胜利,因为巧合的是,现在这种制度自身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尽管这种巧合让人不快。20年前,这些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并没有露出任何端倪。

  现在,我们不仅要庆祝柏林墙倒塌20周年,还要继续曾经的梦想。现在的生活依然让人焦虑,而且有时依然让人摸不着头脑。对于那些曾经期望甚高的人来说,现在的生活并没有带给他们好的感觉。

  或许我们真的会怀念冷战的那些日子。当时,我们的确面对着核毁灭的持续威胁;然而,如果我们能忽略这种威胁(当时大多数人的确能忽略这种威胁),相对来说,当时的生活更安定,变数更少。而且东西方都一样。

  现在,统一的德国出现了一种所谓的“东德之痛”的现象。东德人还怀念着那种简单而安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有保障的工作,国家分配的住房,快乐的青年营,官僚统治的社会,却真的非常稳定。当那些出生于前东德时期的人抱怨他们失去了太多的时候,他们的西德同胞就会称呼他们为“爱抱怨的东德佬”(Jammerossis)。当然,作为回应,东德人会轻蔑地称呼他们为“无所不知的西德佬”(Bessewessis)。尽管东西德已经统一20年了,西德人依然会直白地训斥前东德同胞不愿努力工作,不愿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一味地依赖国家来照顾他们的一切。双方都创造了一些陈词滥调,然而,这些陈词滥调却反映了一些真实的东西,至少反映了双方在世界观方面的真实冲突。这种冲突植根于东西德分裂时期双方不同的经历。

  东西德人经常会为这样的冲突发生争吵。为了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最近在前东德所辖的地方开了一个文学会议。东德媒体的一位资深人士嘲讽地宣称(当然,他的话并不是事实),他从来就没有见过西德人为前东德的重建出过一分钱。他的话立刻招来了一个西德人的谩骂。这个西德人也是媒体人士,而且更加有名。

  文摘

  插图:

  带来无法估量的财富。西西里亚省拥有丰富的农业、工业和矿业资源,而这些正是普鲁士迫切需要的。借助于16世纪那份和约中的晦涩条款,弗里德里希把他对西里西亚省的占领合法化了;而这些条款正是弗里德里希的律师们在外交谈判中费尽心思挖掘出来的。

  得益于其优秀的军队,年轻的普鲁士国王赢得了所谓的“奥地利继承权之战”,夺取了西里西亚省这片富饶的土地。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极其聪明和狡猾的玛丽亚·特里莎虽然被迫签订了和约,但并没有放弃复仇的计划。她开始编织一张新的联盟网,联合奥地利、法国和俄国,共同对抗突然崛起的普鲁士。

  “奥地利继承权之战”后的10年和平时期,弗里德里希二世在柏林城外的王家宫邸所在地——波茨坦,用琉璃和石头建造了金碧辉煌的无忧宫(SansSouci),并经常在此举办沙龙聚会,参加聚会的都是一些高层人士。此外,他还进行了很多变革,其中的一些变革确实非常人性化。除了杀人依然会被处死外,他废除了其余的死刑以及市民所遭受的那些折磨。他拓宽了宗教包容政策,容许天主教徒在柏林建造了一座天主教堂。和父亲一样,他也是一个事事都要过问的人。因为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努力,土豆成为普鲁士人的主要食物。

  1756年,战争再次临近,弗里德里希二世狡猾地采用了先发制人的策略,侵人了富饶但军事力量却非常弱小的萨克森州。在占领萨克森州的那几年内,他疯狂地掠夺那里的财富和人力来为自己的战争增添筹码。“萨克森州”,他嘲讽地说,“就像一袋面粉。每次扑打它,总能弄出一点东西来。”萨克森州共有200万人,其中有10万人(大约为总人口的5%)因为普鲁士的入侵和占领而丧生,而在萨克森州美丽的首府德累斯顿,也有差不多相同比例的人死于非命。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