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拿来主义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26 12:45:49

一、教学目标

拿来主义教案

(一)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二)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划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出“拿来”的主张。

(2)(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3)(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点。

第二部分(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下面几个句子,是否只谈文化遗产问题?

(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分析:第(2)句是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第(1)句只要看下文“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的东西”就可以明白“什么都是”主要指“学艺”之外的情况,联系写作背景,不难理解这是在愤怒痛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第(3)句较难理解,作者用“摩登”一词揭示出当时“送去主义”的盛行。如此盛行,自然不止于“学艺”方面的事情。选用“摩登”一词能启发读者广泛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起到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行径的作用。

(三)本文论证艺术有什么特点?

分析: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

本文的论证特点就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四)鲁迅在解释什么是“送去主义”时,所举的三件事如何理解?

分析:在这一段里,鲁迅先用“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撇开国民党反动政府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卖国行径,然后用“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一句,带出三件事。这三件事是用来证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没有人……说道:拿来”的。对送古董到巴黎展览,鲁迅说了句“不知后事如何”,未加评论;对到西欧举行中国画展,鲁迅只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鼓吹的“发扬国光”;对梅兰芳到苏联演出,鲁迅只是斥责“催进‘象征主义’”的胡说。所以,对展览和演出本身以及有关的人,似不宜乱戴卖国主义帽子。

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卖国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磕头贺喜”、“讨”等词语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描绘出了可悲的亡国奴景况。“残羹冷炙”、“奖赏”等词感情色彩浓烈,深刻揭露帝国主义榨取中国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质和恶劣伎俩,寓强烈的愤怒于幽默讽刺之中。

在论述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作者未直说,而是先用反语讽刺;“送出去”明明是坏,说“不算坏事情”,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挞敌人;“丰富”、“大度”不过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接着,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比较,一针见血指出“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是发了疯,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最后,举开掘地下的煤矿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既深刻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又辛辣地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奴才相。笔法曲折,解剖入木三分。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介绍文章背景。

要点:

①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②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③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指导学生复读课文。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通过阅读与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与结构。

问题:

①课文的第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②简要说说:前面4段讲的什么问题?后面5段讲的什么问题?

提示:

①第5段是过渡段。“我在这里……否则太不‘摩登’了”一句,小结前文;“我只想鼓吹……‘拿来主义’”一句,开启下文,引出文章的中心议题。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